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元氣使萊姆

當了二十多年的配角之後,2003年11月,使萊姆終於翻身成為主角。GBA的《元氣使萊姆》制作陣容相當強大,《DQ》系列生父堀井雄二擔任監修、鳥山明擔任角色設計、音樂也是《DQ》系列的杉山浩一負責。這款遊戲的銷量達到了40多萬套,完全是以使萊姆的人氣為賣點。使萊姆家族在該作中也得以進一步進化成熟。基於該作獲得的廣泛好評,如今其正式續作也將會登陸NDS。

史萊姆的起源

在日本的各知名遊戲形象中,起源最為復雜的當數史萊姆。一般認為史萊姆的起源是1931年知名恐怖小說家HP Lovercraft的小說《在瘋狂的山脈中》,這部小說中出現了一種叫做Shoggoths的人工生物,這種生物的最大特征就是像史萊姆一樣沒有固定形狀。其後史萊姆這種異質生命體就成為科幻作品的常見題材。1953年Joseph Payne Brennan發表了一部叫做《史萊姆(Slime)》的短篇小說,不定型生物史萊姆就這樣誕生了。

  1958年的電影《食人阿米巴蟲的恐怖》中出現了一種從外太空飛來的紅色阿米巴蟲,這是水滴狀的史萊姆第一次在電影中出現。不過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史萊姆能真正攀得上親戚的並非那些科幻作品中的史萊姆,知名奇幻小說家羅伯特·E·霍華德的《科南與石碑的詛咒》(知名小說及漫畫《野蠻人科南》的一個支系作品)中出現了史萊姆一樣的生物,這種怪物長著果凍一樣的觸手,一旦接觸到其它生物,就會將該生物的肉體消化掉。在小說中,科南被擁有強大磁力的失主困住,並且遭到了這種怪物的襲擊。後來科南用火消滅了這種怪物。

  《野蠻人科南》是各種奇幻作品廣泛借鑒的題材,而作為奇幻紙上戰棋遊戲鼻祖的《龍與地下城》(《D&D》)自然也從中吸收了不少營養,史萊姆這種不定型生物也因此出現在《D&D》中。在《D&D》中的史萊姆實力非常強勁,他們一般是粘在迷宮的天花板上,當下方有生物通過的時候,他們就會立刻落下來展開攻擊。《D&D》中出現的綠色史萊姆具有強大的同化能力,他們可以將石頭之外的所有物質熔化,並且使其與自身同化。

  看到這裏,了解RPG發展歷史的讀者們相信已經知道史萊姆為何會出現在遊戲中了。《龍與地下城》可說是RPG的起源,作為電腦遊戲史上第一款RPG的《巫術》便是大量汲取了《D&D》的規則而開發出來的,這款遊戲將大量《D&D》的怪物都搬了出來,這其中也包括史萊姆。後來,以美式RPG為基礎而開發出來的第一款日式RPG《勇者鬥惡龍》中也將史萊姆請了出來,由於是初級怪物,出鏡率高,且造型可愛,迅速受到了玩家的廣泛歡迎。原本一直在歐美當恐怖怪物的史萊姆就這樣成功轉型為可愛派偶像。